涂料防老化性能检测:方法与原理详解
涂料作为暴露在环境中的第一道防线,其抵抗阳光、雨水、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侵蚀的能力——即防老化性能,直接决定了涂层和基材的使用寿命。科学、客观地评估这一性能,对于材料选择、配方优化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涂料防老化性能检测的核心方法、评价指标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 理解涂层老化的核心机理
防老化性能检测的目标在于评估涂料抵抗以下主要环境因素的能力及其协同效应:
- 光降解(光老化):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可见光引发涂层中树脂分子链断裂(光氧化),导致粉化、褪色失光、脆化。
- 热效应: 高温加速化学反应(如氧化),低温可能导致涂层脆裂;温度循环引发热应力破坏。
- 湿气/水分: 水分子渗透导致漆膜溶胀、起泡、附着力下降,促进水解反应(尤其对聚酯类树脂),并可能引发腐蚀(金属基材)。
- 氧的作用: 大气中的氧气参与氧化反应,是光老化和热老化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 污染物侵蚀: 酸雨、盐雾(海边或融雪剂环境)、工业废气等化学物质加速涂层腐蚀、溶解或化学反应。
二、 核心检测方法:模拟与加速
-
人工加速老化试验:
- 目的: 在实验室受控条件下,强化特定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热、水),在较短时间内预测涂层在长期自然暴露下的性能变化趋势。
- 主要设备与标准:
- 氙灯老化试验箱 (Xenon-Arc):
- 原理: 氙灯光谱最接近太阳光谱的全光谱模拟(含紫外、可见、红外)。通过控制辐照度、温度、箱内黑板/黑板温度、相对湿度及喷淋/凝露循环,实现光、热、湿的综合加速老化。
- 常用标准: ISO 4892-2, ASTM G155, ASTM D7869(汽车涂料常用), GB/T 1865 (中国国标)。
- 紫外荧光老化试验箱 (UV):
- 原理: 使用特定波长的紫外荧光灯管(如UVA-340模拟太阳紫外短波段,UVB-313更严苛)。主要模拟紫外光和凝露/喷淋的破坏作用,试验周期通常较短,成本较低。对主要因紫外线引发老化的材料(如许多聚合物)相关性较好。
- 常用标准: ISO 4892-3, ASTM G154, ASTM D4587(涂漆塑料常用), GB/T 23987。
- 碳弧灯老化试验箱 (Carbon-Arc): 历史较久,光谱与太阳光差异较大,尤其缺乏短波紫外线,在许多领域逐渐被氙灯和紫外老化箱取代。仍有部分老标准使用(如ASTM D822用于涂料)。
-
自然气候暴露试验:
- 目的: 将样品直接暴露在真实户外环境中,评估其在特定地点(如热带、温带、工业区、海边)条件下的长期性能表现。结果是评价老化性能的最终依据。
- 关键要素:
- 场地选择: 根据目标服役环境选择典型气候地区(如海南万宁/琼海代表湿热海洋气候,美国亚利桑那代表干热强紫外气候)。
- 暴露角度: 通常为45°或当地纬度角,以最大化接收太阳辐射。也可垂直暴露模拟建筑墙面。
- 周期: 数月到数年不等,定期取样评价。
- 常用标准: ISO 2810, ASTM G7, ASTM D1014, GB/T 9276。
三、 性能评估的关键指标
暴露(无论加速或自然)后,需对涂层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能测试:
- 外观变化:
- 颜色变化 (ΔE, ΔL, Δa, Δb*): 使用色差仪定量测量褪色/变色程度(标准如ASTM D2244, ISO 11664-4)。
- 失光率 (%): 使用光泽度仪测量老化前后60°光泽值的变化(标准如ASTM D523, ISO 2813)。
- 粉化等级: 通过胶带粘粘或摩擦白布染色法评定(标准如ASTM D4214, ISO 4628-6)。
- 开裂等级: 检查并评定裂纹的密度、宽度、深度(标准如ASTM D661, ISO 4628-4)。
- 起泡等级: 评估起泡的大小和密度(标准如ASTM D714, ISO 4628-2)。
- 锈蚀等级: 对于金属基材涂层,评估锈点/锈蚀面积(标准如ASTM D610, ISO 4628-3)。
- 长霉等级: 在湿热环境暴露后评估(标准如ASTM D3274, ISO 4628-3)。
- 机械性能变化:
- 附着力: 使用划格法(ASTM D3359, ISO 2409)或拉开法(ASTM D4541, ISO 4624)测试涂层与基材的结合力是否下降。
- 柔韧性/耐冲击性: 使用杯突试验(ISO 1520)、轴弯曲试验(ASTM D522)或冲击试验(ASTM D2794)评估涂层抗变形开裂能力是否减弱。
- 硬度: 铅笔硬度(ASTM D3363)或摆杆硬度(ISO 1522)测试涂层表面抵抗压陷或划伤的能力变化。
- 化学结构分析 (辅助理解机理):
- 红外光谱 (FTIR): 检测涂层中特定化学基团(如羰基-C=O)的生成,指示氧化降解程度。
- 光泽度/颜色变化曲线: 分析性能随时间/辐照量变化的速率和模式。
四、 结果解读与应用
- 数据相关性: 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的结果必须谨慎解读。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相对比较(对比不同配方、不同批次样品在同一加速条件下的表现优劣)和筛选(快速剔除性能差的配方)。加速试验的结果与特定地点、特定时间段的自然暴露结果之间不存在精确的换算倍数。加速因子受材料体系、老化机理、设备参数、暴露地点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大幅波动。
- 综合评判: 确定关键性能指标(KPI)和目标要求。例如,建筑外墙涂料更关注保色保光性和抗粉化性;汽车涂料对外观要求极高(失光、ΔE);防腐涂料则更关注抗起泡、抗锈蚀和附着力保持率。
- 应用方向:
- 配方研发与优化: 筛选树脂、颜料(特别是高性能抗紫外颜料如金红石型钛白粉)、助剂(紫外线吸收剂UVA、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抗氧化剂),评估其协同效应。
- 原材料质量控制: 验证原材料(尤其是树脂、颜料)批次间的稳定性。
- 生产工艺监控: 确保生产过程(固化条件等)对最终产品耐候性无负面影响。
- 产品标准符合性验证: 证明产品满足行业标准、规范或客户规格书中对耐候性的要求。
- 服役寿命预测 (需结合大量数据): 在积累足够多的特定材料体系在特定加速条件与特定自然暴露地点的数据后,可建立经验模型进行粗略预估。
五、 标准体系与选择
防老化检测有完善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体系:
- 国际标准组织 (ISO): ISO 4892系列(塑料实验室光源试验方法,涂料广泛采用)、ISO 2810(涂料自然老化)、ISO 4628系列(涂层老化评级)是最基础和广泛认可的标准。
-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ASTM International): ASTM G系列(非金属材料老化试验通则)、ASTM D系列(涂料相关试验方法)在美国及全球应用极为广泛。
- 中国国家标准 (GB): GB/T 1865(人工老化)、GB/T 9276(自然老化)、GB/T 1766(评级)等是国内的依据标准。
- 行业/客户特定标准: 汽车(如各大主机厂标准)、航空、风电等行业通常有更具体和严苛的测试要求和评价体系。
选择标准时应优先考虑目标市场法规、行业通用规范以及客户的具体要求。比较试验应在同一标准、相同设备参数下进行才有可比性。
结论
涂料防老化性能检测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评价过程。通过综合运用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氙灯、UV等)模拟关键环境应力,结合户外自然暴露试验作为最终验证,并系统评估涂层在老化前后外观、机械性能和化学结构的变化,能够科学地评估涂料抵抗环境侵蚀的能力。正确理解不同试验方法的原理、局限性和结果解读方式,对于有效运用检测数据指导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满足标准和预测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意义。持续改进配方、优化工艺、严格把控检测环节,是提升产品耐久性、延长涂层保护寿命的核心路径。
参考资料
- ISO 4892-1:2016 Plastics — 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 — Part 1: General guidance
- ASTM G151 - 19 Standard Practice for Exposing Nonmetallic Materials in Accelerated Test Devices that Use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
- ASTM G154 - 16 Standard Practice for Operating Fluorescent Ultraviolet (UV) Lamp Apparatus for Exposur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
- ISO 2810:2020 Paints and varnishes — Natural weathering testing — Exposure and assessment
- ISO 4628 Series: Paints and varnishes — Evaluation of degradation of coatings
- Wypych, G. (2018). Handbook of Material Weathering (6th ed.). ChemTec Publishing.
- Bauer, D. R. (1999). Mechanisms of Polymer Degradation in Automotive Coatings.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35(1-4), 1-9.